選紙是個非常大的學問,選對紙材才能印刷出漂亮、印刷後加工順暢的印刷產品。
再交付時,讓客戶露出滿意的笑容。要如何在上千、萬種紙張材質中挑選最符合的紙張,才能達到省時省力又讓人滿意呢?
先將紙張二分法為:塗佈紙與非塗佈紙
1.什麼是塗佈紙?
塗佈紙(coated paper)是在基紙(未加工的原生紙漿抄製的紙)塗上一層塗料(coating color),
再經過乾燥、壓平等過程,使紙面平滑適合印刷及加工。
依據塗料的厚度可將紙張分類為 – 原紙(未塗佈)、微塗、輕塗、重塗。
塗佈愈重的紙張愈光滑(如銅版紙),塗佈少的紙面愈粗糙(如模造紙)。
2.塗佈紙與非塗佈紙有什麼不同:
為了與客戶溝通方便,會提出詢問是要使用銅版紙或模造紙,但並不只有這兩種紙可以選擇,
銅版紙代表重塗佈,模造紙則代表輕塗佈。以此了解客戶希望印刷輸出的成品呈現的質感。
待客戶決定想要的感覺後,再來翻閱各家紙廠的紙樣,才不會在上千、萬種紙張材質中迷失方向。
※重塗佈紙 -銅版紙系列 :依塗佈程度有特銅、雪銅、鏡銅…等不同的系列,
重塗佈紙的特色是表面平滑帶有光澤,印刷時能表現飽合的色彩,
且乾燥速度較快,可節省加工時間。缺點是缺乏觸感、有反光容易影響觀看者閱讀。
(反光示意圖)
※輕塗佈紙 –道林(模造)紙系列 :也稱為文化用紙,像是居家常見的Double A ,筆記本、便條紙…等。
紙面不像銅版紙光滑,較為粗糙,吸墨性較銅版紙強,所以印刷後顏色比銅版紙暗沉。
在翻閱時的較有觸感,除了視覺外還提供另一種感受。
(示意圖)
※輕塗佈紙 –進口紙 :由國外進口的紙張通稱為進口紙。
台灣自行生產的紙張多為銅版紙、道林(模造)紙及常見美術紙,選擇性不多。
除了國內自產紙張外,進口紙多從日本、韓國、歐洲進口,
代理紙商為了降低成本,通常會到囤積至一定量時再由船運進口,
所以進口紙的成本比國產紙高,且存量不穩定。但能供選擇的種類非常多,為設計提供更好的質感與選擇。
3.好的紙張材質一定是貴的,貴的紙張材質一定是好的?
各國的氣候不逕相同,使得木材纖維密度不同,加上每種紙的塗佈方式也不同,所以印刷時要非常注意。
避免錯誤判斷導致加工困難,尤其是交期非常趕的案件,在紙張材質挑選上就要更加注意,
印刷完的紙必須等到墨乾後才能進行其他加工,若在紙未乾時貿然搬運或裁切,
一定會造成拖痕或印背等暇疵。在運送時都會有困難,更不用說燙金、摺紙等其他加工步驟。
塗佈淺、基紙厚、磅數高的紙要用UV印刷;塗佈厚、基紙薄,磅數低的紙張則不用。
有經驗的設計師會在印刷時要求至現場看印刷色彩狀況,
根據試印的紙張(試車紙、放數),要求印刷師傅調整墨量、壓力值及噴粉量,來配合不同的紙張特性。
看色彩狀況除了需具備用紙的經驗及判斷力,還要能指揮師傅執行。有時為了求省事,採用比較麻煩的作法。
這時若經驗不夠的設計、或是業主本身,可能就會誤以為真的辦不到。讓原本可以滿分的作品變成只剩七、八成。
紙張不是愈貴愈好,而是需要在客戶的預算與期望間取得平衡。
若設計師經驗不夠,無法將紙張材質特性發揮出來,再貴再好的紙也只是浪費。
所有的紙張只要應用得當,就能為作品加分,也為客戶省下成本。
誰都不希望在交貨或收貨時,發現質感不如預期,整批印刷品作廢重新來過的成本,
絕對比事前充分開會討論還要多更多。紙廠、版廠、印刷廠是三個獨立又聯合的單位,
而印刷是一連串的流程。術業有專攻,懂紙的人不一定會操作印刷機,懂印刷的人不一定能將每種紙倒背如流,
如何串連各家下游廠商完成作品,便成了設計師最大的挑戰。
(資料來源:網路)
相關紙張知識文章:
紙張知識第一堂-非塗佈紙與塗佈紙
紙張知識第二堂-紙張開數
紙張知識第三堂-規格尺寸與磅數
紙張知識第四堂-紙品分類